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地生根,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综合改革和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院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专业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学院领导统一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院专业授课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院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学院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四、主要任务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院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学院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授课内容中去、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4、加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部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院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5、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学院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学院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育人内容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院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学院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院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建立创新竞赛、科普活动、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四位一体的培养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院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最美教师”、“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创建,不断深化农林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院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利用“牧医青年”微信公众号,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依托“5.25”心理健康文化节,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课,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院、班级、宿舍“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研究梳理学院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大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按照“不让任何一名同学因贫困而辍学”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文化资助和精神资助“双提升”计划,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开展“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建立资助管理规范,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假期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在国家及校级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以学生素质评价为依据,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施公开评选,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全力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咨询无忧”服务平台,提供困难新生“绿色通道”,及时对家庭突发变故和受灾学生发放补助。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领导核心作用、学院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发挥分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党支部,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分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
六、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
组 长:黄 立 刘纪成
副组长:张广强 李建柱 邓凯伟 陈培荣 吴海港
成 员:刘容序 张喜文 何书海 秦清明 刘涛 陈敏 庞坤 李洵 郑全芳 张自富 刘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广强兼任。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学院党总支书记领导负责制的制度规范,明确工作任务和落实责任。结合学院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上级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强化队伍保障。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
4、落实经费保障。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专门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牧医工程学院
2019年5月20日